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2023年试点扩至5省区20个县 转基因玉米大豆正加快产业化

2023-08-25 10:23:23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目前,国内外已用模式动物小鼠、猪、肉鸡等开展了大量转基因产品的多代喂养试验。我国有关医学研究机构对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猴,也开展了长期喂养试验,证明对后代没有影响。

2023年8月24日,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就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答记者问时介绍,今年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范围将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


(资料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曾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这是“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证券时报此前报道,生物育种比较敏感,转基因是生物育种的技术之一。2017年之前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转基因,2017年之后就没有再提,2019年的措辞是发展核心关键技术。此后,转基因一词被生物育种替代,2021年政策口径是“有序推进”,2022年未提及生物育种产业化,2023年则是明确提出要“加快步伐”。

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创新,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研发体系和评价体系,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在推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为什么一定要搞转基因?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上述负责人介绍,生物育种是育种发展新阶段,大体上农作物育种经历了自然选择、杂交育种、生物育种,未来极有可能进入智能育种时代。在当前,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并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

据了解,2021年,为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草地贪夜蛾和草害问题,农业农村部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开展了产业化试点。2022年,试点扩展到内蒙古、云南的农户大田。

2021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处处长刘培磊曾在一个公开场合介绍,此次试点过程采取了实施“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技术规范”,并且定期开展巡查指导和监督检查,防止非法扩散,确保了安全可控。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3年,该项试点范围将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并在甘肃安排制种。“从试点看,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草地贪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可增产5.6%-11.6%。”该负责人称。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上述负责人指出,安全性是转基因品种产业化的基础和前提,转基因产品上市前都要经过科学的、全面的、严格的食用安全评价和环境安全评价,经过批准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我国的安全评价参考国际通行做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分不同阶段进行,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问题,都会立即终止研发试验,不会进入产业化环节。

“至于传说中的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引起不孕不育、影响后代等,都是谣言。”该负责人表示,转基因食品在人体中不会蓄积,不会随着摄入量的增加在体内积累,没有产生长期影响的物质基础,不会进行代际传递,更不会改变我们的基因,影响后代。目前,国内外已用模式动物小鼠、猪、肉鸡等开展了大量转基因产品的多代喂养试验。我国有关医学研究机构对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猴,也开展了长期喂养试验,证明对后代没有影响。

该负责人还澄清,“欧美人不吃转基因,这是个以讹传讹的谣言。”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和消费国。欧盟每年进口大量转基因农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油菜、甜菜和其加工品。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都大量进口大豆、玉米、油菜籽等转基因农产品。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实施强制标识制度,如转基因大豆油、菜籽油,均要求标注“加工原料是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等字样。该负责人指出,转基因标识和安全性没有关系,通过批准上市流通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采取标识制度,主要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农业农村部机关食堂也是从普通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食品,如转基因大豆油等产品一直都在购买和使用。”该负

上一篇:

“家门口的邻里汇”满足生活所需,徐汇这个惠民“生活盒子”开业啦!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