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紧绷感”当下,不少人过着“倍速模式”的生活:追剧要快——开倍速追剧;旅游要快——特种兵式旅游;读书也要快——碎片化快阅读……
【资料图】
某种程度上,紧凑的生活节奏,让很多人丧失了“慢慢来”的能力。
紧绷感,往往是焦虑的来源。
这种紧绷状态下,不少人成为上了膛的枪、拉满了的弓、拧紧了的发条,但唯独学不会如何成为一个松弛的人。
似乎“松弛”是种陌生、遥远且奢侈的状态。
02
松弛感≠躺平躺平和松弛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焦虑,但实际上,两者指向两种不同的路径。 躺平意味着要降低自己的欲望,远离竞争,擅于放弃; 而松弛感,它首先承认了我们世俗的欲望——你完全可以渴望成功,不过你要慢慢来,且要豁达地接受任何一种结果。 心理学中,焦虑或者压力属于“应激”范畴。 松弛感,就是处理应激事件的一种态度或能力。松弛感很贴近心理学中的“心理弹性”一词。 心理弹性,也称为“心理韧性”或者心理“复原力”。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应激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和适应,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03
松弛感的内核是长期主义情绪稳定、乐观、从容、不焦虑.......这些可能都是松弛感的外在表现。松弛感的真正内核,应该是长期主义。 一项职场调查报告显示,7成职场人的首要压力来自于自己,其次是直属领导和合作部门的同事。 而令职场人压力大的TOP3原因分别是:职业瓶颈、KPI完不成、没时间给自己充电。 说白了,短期内的晋升瓶颈和个人能力停滞,让很多人阵脚大乱。于是,有人立刻跳槽谋求涨薪,有人立马去考证提升能力,有人干脆辞职考研。 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结果到头来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是缺乏长期的、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目标。 当你能够用长期主义的视角去看待眼下发生的种种时,就发现松弛感其实唾手可得。04
松弛,是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对自己期待太高,也是一种自我消耗。 《轻松主义》里说:“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人生如舟,负载过多,难免搁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抉择。 如果时时绷紧神经,容不得半点纰漏,就容易陷入内耗、裹足不前。 放松心情,学会与不确定性相处,才能进退有度,让自己落子无悔。 内心松弛,不纠结、不设限,才能步履不停。05
松弛感,急不得从大五人格来讲,神经质低的人比普通人更能承受压力。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麻烦事,这类人很少体验到强烈的恐惧、悲伤、焦虑和内疚等负面情绪,因而不会变得抑郁、焦虑和忧心忡忡。 那么,决定一个人神经质水平的高低的因素是什么呢?研究指出,神经质有41-58%的可能性是受到先天遗传的影响的——我们是不是一个在生活中保持松弛感的人,很大程度上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的神经质水平都会逐渐下降,并在35岁之后趋于稳定。 也就是说,随着你的阅历越来越丰富,各方面越来越成熟,你会比自己年轻的时候,多一些松弛感。06
“不松弛感”也值得赞扬一个话题一旦被普遍讨论,就很容易演变成一种普遍的焦虑。 所有人都在生活缝隙里反思自己够不够松弛。 当你有意识地去追求松弛的状态,反而会离松弛越来越远,因为松弛也意味着允许焦灼、较劲和紧绷。 松弛感固然很美好,不松弛感也值得赞扬。 不松弛感意味着不满足,意味着与命运的对抗和斗争。 因为很多人往往是在不松弛里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本期编辑 | 赵橙涔来源:人民论坛网资料来源 | 浪潮工作室、帆书、KnowYourself;图片来自网络
《VC/PE/MA金融圈》:做靠谱的金融人群体。
汇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感谢高盛、摩根、红杉、IDG、复星等数千家机构朋友的鼎力支持。
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订阅我们,占领投资信息高地。
【商务合作】专用通道:请点击菜单栏或回复1查看。
回复 2 查看如何加入社群(知识星球)。